我有一个在易迅做技术的同学,昨天他对我说,过两天易迅就会开一个内部员工的会议,到那天,一切就都明朗了。
我明白我这个同学所说的“明朗”是指什么,腾讯入股京东的传闻飘了半个多月,易迅是否会并入京东,易迅的员工比刘强东还要着急。而他所说的“过两天”,也就指的是这周五了。
他告诉我,他已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易迅仍然保留,他就不动;而如果并入京东,他就打算去广研工作。过去一周,他已在腾讯内部的RTX上与微信的相关技术负责人打好了照面。而从易迅找技术人才的,除了最翘首的微信,还有腾讯的其他部门。“在传闻面前,没有人会无动于衷。更何况,你要面对的是一个没有辟谣的传闻。”他在微信上留下了这句话。
“很难理解腾讯高层会把在电商领域的‘亲儿子’给割出去。”传闻发出后,我这个同学起初一点也不相信,但不同的媒体又相继传了几次,外电都报道了,他自己也开始怀疑了。
不理解的不只有他,还有当当网的李国庆。昨天,李国庆在交流时说,刘强东不会给腾讯控股权,腾讯还把电商交出去,这是战略上要放弃电商的节奏?
或许用“战略上放弃”这个字眼有些严重了。但衡量这个问题的标准是,如果没有这个业务,其它的平台级公司是否会威胁到腾讯的战略安全?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辨证。现在来看,显然已不会被威胁到,因此腾讯完全可以通过战略投资来替代非得自己去做的模式。
那是否之前就会被威胁呢?之前的威胁和现在的不被威胁分界线在哪呢?
这个问题从腾讯投资部彭志坚的话里可以找到一些眉目。之前腾讯为什么到处投资电商,甚至将易迅全资收购又转为全资子公司?那是因为在2010 年,腾讯突然开始觉得电商是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活场景,而这个频次使用非常之高的生活场景是足以独立支撑起一个又一个新的平台和生态的。这 个生态包括在线交易、用户池、支付、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和云端服务,以及外延的流量生态。而这个生态又不受腾讯所掌控。这对腾讯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超 强的粘性场景一旦让用户习惯建立起来后,会极大的分流腾讯的用户。
因此也可以看到,2010年,腾讯开始多点投资布局电商,可以说在任何一个重要的垂直品类,在当时看来未来有可能往平台方向发展的垂直电商,均 有腾讯投资的身影,腾讯已在外围拉起了一道防线。除此之外,腾讯把易迅转成了“亲儿子”,而“亲儿子”的策略很明显,就是死死拖着京东的后腿,试图延缓京 东的发展时间。要知道,京东是很有可能成为TABLE之后又一个平台级的互联网公司,而绝不仅仅是一个平台级的电商公司。现在来看,京东的象限不仅是电商 已有证明。这就像几个有核武器的国家,谁会希望又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呢?
但腾讯现在已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原先的担心是电商这个重要的生活场景生态不在自己的掌控之内,但现在和未来是属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而且,在这个时代里,腾讯还有了微信。
在PC互联网,QQ客户端不具有网罗电商生态的能力,但在移动互联网,微信却在一步一步的渗透电商,网罗电商。
这是因为,与PC互联网不同,移动互联网让用户的购物行为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的事儿。而微信在手机上的巨大粘性正在让它无限接近一个操作系统或 是一个手机Windows的价值。从前,大家都在淘宝、京东上购物,第一入口是浏览器,是网址;而现在,第一入口是微信,微信的API接口和UGC内容越 来越多,但微信的使用依然很薄很轻便。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京东接入了微信,那么京东就只是微信的一个后台供应链,给微信打工的,京东苦哈苦哈的干了十年还 不到10%的毛利率里面还要拿出一部分与微信分成。
那如果京东等电商的价值链都在微信上,都在腾讯的体系里,那腾讯为什么还非得自己做电商呢?就算自己做,那得花多少时间成本才能达到一个有战略影响力的程度呢?
也许,这个原因就是李国庆说的“战略上放弃”,但准确的说,腾讯放弃的并不是电商,而是由于之前自身没有对电商生态的掌控力,所玩的一些防御性策略到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现在有了微信,对移动电商、O2O生态已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掌控,就可以换种玩法。
这种玩法是什么?就是你通过进入我的微信,从而纳入我的生态体系,然后我投资你,拿你一定的股份,从而对你有一定的话语权,这个话语权可以不控股,但要有一定的约束性,并能给我一定的战略安全保证。
这个战略安全保证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二股东的身份,能够进入董事会,除了你和我之外,不能有其他的战略大手在里面。
可以看到,今年以来,腾讯已经转变了很多过去的投资思路。而未来如对大众点评、京东的这种投资模式仍将继续下去。
周五易迅内部会宣布什么,大家都在期待。而如果将易迅并入京东,腾讯还没有控股,也不需要再怎么惊奇了。当然,一旦将易迅并入京东,刘强东是否 还会以1比20权赴美上市还不好说,刘强东是否允许腾讯也拥有一股多权的B类股也不好说,但相信腾讯也知道刘强东对于京东的意义是无人可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