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腾讯和阿里巴巴两个阔佬争相撒钱的刺激下,打车软件行业终于开始迅速升温了。用户普及率空前高涨的同时,产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随 之出现。通过对一批使用打车软件的司机和乘客进行调查,挖掘出以下几种颇为值得关注的隐情,折射出目前打车软件市场存在的市场情绪以及用户切身 体验。
司机补贴到账时间差距大
从目前两大打车App公布的补贴策略来看,嘀嘀打车在司机端的吸引力更大——每天奖励10单,每单10元。而快的打车在非高峰期给司机的奖励为每单5元,高峰期每单10元;近期还有报道称快的打车的司机补贴已经下调至每单2元。
此外,在补贴到账时间方面,两大打车App也有所不同。有北京出租车司机告诉,乘客的车费都会实时转到司机的账户,但嘀嘀打车的司机补贴会实时到账,而快的打车的司机补贴需要1~2天时间,有时甚至长达半个月。
落地服务影响司机选择
据了解,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在全国范围内各有自己的“优势地盘”,比如快的打车在杭州占有率更大,而嘀嘀打车在北京占有率更大。一位北京出租车司机向我们透露了这一现象背后的一个小背景。
据他介绍,北京地区司机年龄偏大,平均年龄超过40,对互联网的操作都非常生疏,更不用说去应用市场下载App。 基于此,嘀嘀打车在北京多个地点设立了服务点,司机就近选择服务店让其工作人员帮助下载。而快的打车目前在北京并无类似的服务点,很多司机不知道如何下载 App。
相比之下,杭州司机平均年龄在三十多岁,对移动互联网的接受程度更大,很多能够自助下载打车App。而据了解,快的打车实际在杭州也设立了服务点,因此在杭州司机圈内更容易被接受。
司机自备wifi解决支付难题
虽然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的补贴计划刺激了用户的在线支付热情,但现实依然比较骨感,一到支付环节网络不给力的情况不在少数。根据调查,遇到这一情况,出租车司机有以下几种解决办法:
1、乘客现金支付。这一办法的后果是,司机和乘客都无法获得打车软件的补贴。
2、司机允许乘客到了wifi条件下或者网络顺畅的环境下再进行支付。这一办法需要司机对乘客有足够的信任。
3、司机提供wifi,帮助乘客完成在线支付。目前选择这一办法的司机并不多,但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司机通过在车内设置wifi或者在自己的手机上设置wifi热点,乘客便可在网络环境下在线支付。
司机之间转让订单导致“两败俱伤”
来自北京的罗先生告诉,其在近期用快的打车预约了第二天凌晨5点到首都机场的车。两分钟后接到了A司机的电话,确认了用车时间。
但第二天凌晨4:30,罗先生接到了B司机的电话,确认预约时间。对方称A司机临时有事,将这一订单转给了他,罗先生同意了。
到了目的地,罗先生才知道B司机没有支付宝账号,无法在线转账。如果顺着昨天在打车软件的流程将车费打给A司机,B司机又不太愿意。最终,罗先生用现金支付了车费,司机、乘客双方均未能获得补贴。
“骗补攻略”不断升级
此前曾有网友发布乘客与出租车司机合作骗补的攻略(即如果去一个较远的地方,可以分段打车,比如车费需要40元, 可以在20元的地方支付一次,然后司机再重新计价),但快的打车方面很快声明,称这种攻略在现实中很难操作——因为乘客在第二次叫车的时候,其合谋的司机 不一定能抢到单。
而一位天津的乘客向描述了“破解”这一问题的方法:为了避免合作的司机抢单失败,乘客会与司机事先商量 好“暗号”。比如乘客通过语音叫车,提供一个模糊的地址,并注明自己带了藏獒、家具等物品——这种情况可以让很多司机“望而却步”,不愿抢单,而协商好的 司机则能直接抢到单,继续下一段路程。
帮朋友叫车难以实现
这是又一个用户需求超前于软件服务的个案。一位在北京石景山鲁谷地区的用户表示,其试图通过支付宝钱包和微信帮助当时位于长安街的朋友打车,但使用了两次发现,虽然其在“出发地”一栏内填写了“长安街”,但响应的司机均在鲁谷,无法前往长安街接人。
司机解释称,打车软件都是通过用户的手机进行定位,而非其填写的地址,因此无论用户填写什么地方,其能叫到的出租车都在自己所在地周围。
一位司机告诉我们,上述这种“帮朋友叫车”的需求目前只能通过在嘀嘀打车或快的打车的自有App中实现,一 种方法是通过语音告诉司机朋友的所在地址和目的地,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预约叫车”方式自定义起止地点。而在微信和支付宝钱包中的打车功能相对简单,暂时无 法满足这一低频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