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五年,购物是一个避免不了“传统”项目,无论是自己还是替亲朋“代购”,美国的购物经历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有被“宠坏”了的嫌疑:基本上所有的卖家都遵循凭小票三十天内无条件退货的基本“退货政策”,更别提有资本的大卖家,甚至会给出更长的退货时间,甚至是即便丢失小票了只要出具会员证也可退货的政策。而在比拼价格的时代,“价格补偿”(Price Match)政策也让消费者花起钱来更加没有后顾之忧。
而在这些之外,几乎没有人会考虑一个问题:我会买到假货么?
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假货”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现象,怎么会出现在知识产权体系健全的美国卖场呢?
通常,在美国,无论是电商还是传统零售业,都有非常严格的进货渠道和供应商挑选标准。笔者曾经尝试过向沃尔玛兜售自己代理的产品,结果拿到的审核表格就多达几十页,而就算转向审核没那么严格的沃尔玛网站,供货的标准要求也不低。而通常情况下,美国的大型电商和卖场会直接跟工厂打交道,这也在可以说是杜绝了“假货”,因为像Nordstrom这样的高级百货公司不可能跟东莞的一间山寨名牌包的厂发生联系吧。
而事实上呢?
专卖高级设计师品牌成衣和皮革制品的电商网站Bluefly,已经被消费者证实曾销售过假的Prada和Tod’s产品——这在美国各大女性论坛里,是尽人皆知的事实。著名的闪购网站Ruelala也曾卖过一批被TPF证实是假货的巴黎世家机车包,当被消费者找上门时,及时退款了事。在Groupon上,经常会出现几十美金的一副名牌墨镜,也被有经验的消费者质疑是假货。至于eBay,根本就是假货集散地,除非用户真的是想贪便宜而不在乎真假,不然的话要买高档奢侈品,没人会去eBay买。
至于6pm、Zappos,甚至于Amazon旗下的MyHabit销售过的不少产品,也无法完全摆脱可能有假货在售的嫌疑,而范围也不仅限于高档奢侈品,类似Michael Kors,UGG这类的非顶级品牌也出现过假货。
那么,在美国,这些假货通常是怎么通过电商销售出去的呢?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卖家,特别是电商,有像沃尔玛那样严格的进货审核制度。许多电商的Buyer(买手)看过了样品图片之类的,就可以做主进货。成也买手,败也买手。如果摊上一个没有火眼金睛的买手,再加上一批高仿的货品,电商进了假货其实并不奇怪。而像Gilt、Ruelala、MyHabit、Groupon这样的闪购或者团购网站,不少商品并不需要大量进货,每款产品有时有几个就足够了。所以,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渠道商可能只是注册在美国,而货源是依靠往返中美之间的人士“人肉”把假货带进美国。
此外,个别别有用心的人也会钻“退货政策”的空子。当然,这也算是极品了。在本文开头提到的退货政策,有一些人手头有假货,但会去电商那儿购买真货,然后又故意退掉假货,从而把真货保留。通常情况下,电商公司负责退换货的部门的人对货物的识别能力低于买手,基本上做到确认货品信息正确就入库退货了。而假货却往往被当做真货重新上架销售。
更有甚者,在eBay上,你甚至可以买到注明了是“仿造”名牌的假货。北美华人网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高楼,就是因为一个留学生家里就是做假包生意的,从中国带回美国几个假包,有些就放在了eBay上标明“假包”卖掉了。
国内电商的假货风波,在美国的华人消费者也关注到了。很多人会说在美国不用担心买到假货,因为如果你买到了,通过诉讼可以拿到一笔很大的赔款。有很多案例都在证明这一点。但在现实生活里,大部分的人的心理其实是,把假货退掉拿回钱就行了。至于假货还会去哪儿,那应该不是我关心的问题。赔偿?谁有那个功夫时间和精力去弄啊,我又不是王海,我也不指着这个发财。